2024年民法典中合同纠纷中间接损失是否赔偿?

我签了一份合同,对方违约给我造成了间接损失。比如因为对方违约,我失去了后续一个盈利机会。我想知道在2024年民法典里,像这种合同纠纷中的间接损失,法律上是否支持赔偿呢?
张凯执业律师

在合同纠纷中,间接损失是否赔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2024年《民法典》的框架下,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间接损失的概念。间接损失是指由于违约行为导致的,受损方可得利益的丧失。与直接损失不同,直接损失是现有财产的减少,而间接损失是未来可以获得的利益没有得到。例如,因为对方的违约,你失去了和第三方签订盈利合同的机会,由此可能损失的利润就是间接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规定明确了间接损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从这一法律条文可以看出,要获得间接损失的赔偿,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第一,间接损失必须是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即损失与违约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损失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那么违约方就不需要对该间接损失进行赔偿。第二,间接损失必须是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也就是说,在签订合同时,违约方应该能够合理地预测到其违约行为可能会给对方带来这样的间接损失。


例如,在一些商业合同中,如果违约方知道合同的履行会让对方获得后续的商业机会,那么当违约方违约导致对方失去这些机会时,违约方就应当对由此产生的间接损失负责。但如果这种间接损失过于遥远和不确定,是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那么就不能要求违约方进行赔偿。


在实践中,证明间接损失往往比证明直接损失更加困难。受损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间接损失的存在、具体数额以及与违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法院在判定间接损失赔偿时,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赔偿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在2024年《民法典》下,合同纠纷中的间接损失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是可以获得赔偿的。受损方在遇到合同纠纷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