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法典》对于必留份有什么规定?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份遗嘱。但我发现遗嘱里没有给未成年的弟弟留任何财产。我听说《民法典》有必留份的规定,想知道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弟弟这种情况能不能依据这个规定分到财产?
张
✓张凯执业律师
《民法典》中的必留份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主要是为了保障特定继承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人文关怀。必留份指的是在遗产处理时,必须为那些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明确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这一规定是判断是否适用必留份制度的法律依据。从该条文可以看出,适用必留份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继承人要缺乏劳动能力。这里的缺乏劳动能力是指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比如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其次,继承人没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来源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生活。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继承人,才能在遗产分配中主张必留份。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遗嘱没有为符合条件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那么在处理遗产时,应当先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的部分再按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进行处理。比如,老人留下的遗产有100万,而未成年的弟弟符合必留份的条件,那么需要先为弟弟留下必要的份额,假设这个必要份额经法院认定为30万,那么剩下的70万再按照遗嘱进行分配。
必留份制度的意义在于,它平衡了遗嘱人的意思自治和对特定继承人的保护。遗嘱人虽然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但不能忽视 那些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基本权益。这一制度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