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法典》对流押有什么规定?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涉及抵押的事务,听说有流押的说法。但我不太清楚2024年《民法典》里对流押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流押在实际中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不是被允许,相关的法律条文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杰
✓杰律特约律师执业律师
流押是指抵押合同当事人在订立抵押合同时约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物的所有权直接归债权人所有。这种约定看似简单直接,但在法律层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2024年适用的《民法典》中,对流押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约定了流押条款,该条款不会产生抵押物所有权直接转移给债权人的法律效果。
该规定主要是出于保护债务人利益的目的。在现实中,债务人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允许流押条款生效,当债务人因一时经济困难无法按时偿债时,可能会使债务人直接丧失抵押物的所有权,而债权人可能以远远低于市场价值的方式获得抵押物,这对债务人来说是不公平的。通过禁止流押条款的绝对效力,而是让债权人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可以平衡双方的利益。
当出现约定流押条款的情况时,虽然流押条款本身不产生抵押物所有权直接转移的效力,但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抵押合同仍然有效,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定的程序,如申请法院对抵押物进行拍卖、变卖等方式,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这一规定既保障了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得到实现,又防止了债权人通过流押条款获取不当利益。
总之,2024年《民法典》对流押的规定,是在维护交易安全和公平的基础上,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的一种平衡和保护。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在涉及抵押相关事务时,都应当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