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法典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有哪些?

我家老人年纪大了,几个兄弟姐妹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我想了解下2024年民法典里关于赡养老人到底是怎么规定的,比如赡养的责任如何划分,赡养的方式和标准是怎样的,这些规定能帮我们解决目前的矛盾。
张凯执业律师

在202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诸多关于赡养老人的重要规定。首先,需要明确赡养的定义。赡养是指子女或其他赡养人在经济上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在生活上照料老人,在精神上给予慰藉,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明确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意味着,只要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而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赡养费的具体数额通常会根据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子女的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除了经济上的供养,子女还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在生活照料方面,子女要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比如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陪同就医等。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应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特别是对于那些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对于有多个赡养人的情况,他们应当共同承担赡养责任。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但是,这种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这意味着,多个子女可以协商如何赡养老人,但必须以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如果赡养人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老人可以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来解决赡养纠纷。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这是在特殊情况下对赡养义务的进一步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老年人权益的全面保障。


总之,《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涵盖了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子女还是孙子女、外孙子女,都应当依法履行赡养义务,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