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刑法中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的判罪标准是什么?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最近公司管理层有人打算销毁一些会计凭证,我担心这可能会涉及犯罪。我想了解一下,在2024年的刑法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的判罪标准是怎样的?这种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张凯执业律师

在2024年的刑法体系中,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犯罪罪名,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判罪标准。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它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日常经营中涉及金钱往来等经济活动的各种票据、记录等。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指的是故意隐匿、故意销毁有法定保存义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条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是依法应当向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有关主管部门等提供而隐匿、故意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三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从刑罚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的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所以,如果有人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一旦达到上述立案追诉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罪名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因为会计凭证等资料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故意销毁这些资料会破坏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能会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投资者利益受损等问题。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妥善保存会计凭证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