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转让三手小产权房的流程是怎样的?
小产权房一般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也叫做“乡产权房”。
从法律层面来说,小产权房的转让存在诸多限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小产权房建立在集体土地之上,这就决定了其转让不能像普通商品房那样自由进行。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三手小产权房转让的情况,以下大致介绍一下可能涉及的流程。
首先是协商与签约。转让双方需就房屋转让事宜进行充分协商,包括房屋的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关键内容。协商一致后,签订转让合同。虽然小产权房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但它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合同中应详细写明房屋的基本情况、双方的身份信息、转让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房屋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条款。
然后是支付款项。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受让方支付转让款项。一般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款或者分期支付。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建议通过银行转账等可留痕的方式进行支付,并保留好相关的付款凭证。
接着是房屋交付。转让方在收到款项后,将房屋交付给受让方。交付时,双方应共同对房屋 的现状进行确认,包括房屋的附属设施、设备等是否完好,并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
之后是变更相关手续。由于小产权房没有国家认可的产权证书,通常不存在像商品房那样在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的手续。但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到房屋所在的村集体或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或变更手续,以证明房屋的实际使用人发生了变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产权房转让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因为其产权不受法律的全面保护,一旦遇到拆迁、土地征收等情况,受让方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补偿。而且,如果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转让方需要返还受让方支付的款项,但房屋增值部分等权益的处理可能会引发纠纷。所以在进行小产权房转让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