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仲裁时效是多长时间?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入职后公司一直没和我签劳动合同。我听说这种情况能要求双倍工资赔偿,打算去申请仲裁,但又担心过了时效。我想了解下不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的仲裁时效到底是多久,我还能不能去主张我的权益?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不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仲裁时效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双倍工资赔偿的概念。当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法律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关于仲裁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一天开始,一年内要去申请仲裁。


对于不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仲裁时效的起算点,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应当按月分别计算。因为双倍工资是对用人单位每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行为的惩罚,每个月的双倍工资都有独立的仲裁时效起算点。比如,用人单位从第2个月开始没签合同,那么第2个月的双倍工资仲裁时效从第3个月开始计算一年;第3个月的双倍工资仲裁时效从第4个月开始计算一年,以此类推。


另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或者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倒推一年,超过一年的双倍工资不予支持。


为了避免因仲裁时效问题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劳动者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签订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拒绝,要尽快在法定的仲裁时效内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便在仲裁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


总之,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情况时,要及时关注仲裁时效问题,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双倍工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