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官司是否比较复杂?

我最近卷入了一场建筑工程纠纷,打算打官司解决。但听说建筑工程官司很复杂,心里没底。我想了解下它复杂在哪里,是不是真的很难打,在打官司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希望懂法律的朋友给点建议。
张凯执业律师

建筑工程官司通常是比较复杂的,下面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释。首先,从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来看,建筑工程往往涉及多方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商等。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错综复杂,可能存在多种合同关系,如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八十八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不同的合同对应着不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一旦出现纠纷,需要准确界定各方在不同合同中的角色和责任。这就使得在打官司时,要理清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并非易事。其次,建筑工程官司中的证据收集和认定难度较大。建筑工程从立项到竣工,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资料,如施工图纸、工程变更通知、会议纪要、施工日志、验收报告等。这些资料对于证明案件事实至关重要,但要收集齐全并确保其真实性和关联性并不容易。例如,在工程质量纠纷中,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鉴定,而鉴定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耗时较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工程造价、质量、修复费用等专门性问题有争议,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向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释明。当事人经释明未申请鉴定,虽申请鉴定但未支付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的,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这意味着当事人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有效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可能会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再者,建筑工程官司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众多。除了《民法典》等基本法律外,还有一系列专门针对建筑工程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标准,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不断更新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规定,在适用时需要准确把握。例如,对于工程工期的计算、工程价款的结算等问题,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可能有不同的规定,这增加了法律适用的难度。此外,建筑工程官司还可能受到地方政策和行业习惯的影响。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建设工程管理政策和习惯做法,这些因素在打官司时也需要考虑进去。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官司由于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困难的证据收集和认定、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及地方政策和行业习惯的影响,通常是比较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