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房是否能随时卖?

我刚买了一套房子,因为一些突发情况,现在想把房子卖掉。但不知道买了房之后是不是可以随时卖,会不会有什么限制条件。我想了解一下从法律层面来说,买房后在售卖时间上有什么规定。
张凯执业律师

买了房是否能随时卖,需要分情况来看,在不同情形下法律有不同的规定。


首先,从物权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意味着,当购房者通过合法途径完成购房手续,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证书后,理论上是拥有对该房屋的处分权的,也就是可以将房屋进行出售。


然而,实践中存在多种限制房屋出售的情况。其一,政策限制。很多城市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抑制投机性购房行为,出台了限售政策。比如某些城市规定,新购买的住房需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一定年限(如2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方可上市交易。这种政策一般是以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形式存在,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在当地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如果违反限售政策进行房屋买卖,可能会导致交易无法完成过户登记等后果。


其二,合同限制。如果购房者在购房时与开发商或其他相关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房屋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转让的条款,那么购房者就需要遵守该合同约定。否则,可能会构成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


其三,抵押限制。如果房屋存在抵押情况,比如购房者通过按揭贷款方式购房,房屋已抵押给银行。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但是,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如果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擅自转让,可能会对交易产生阻碍,因为抵押权人对该房屋享有优先受偿权。


综上所述,买了房不一定能随时卖,会受到政策、合同、抵押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打算卖房之前,购房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合同约定,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