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执行案件时可以变更股东吗?

我有一家公司,现在公司有执行案件在身,我想把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别人,变更一下股东,不知道在这种有执行案件的情况下能不能进行股东变更,想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张凯执业律师

公司有执行案件时是否可以变更股东,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从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影响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公司股东变更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只要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股东之间或者股东与第三人达成股权转让的合意,就可以进行股东变更,并没有规定公司存在执行案件时不能进行股东变更。


然而,公司存在执行案件这一情况,在实际中会产生一些需要注意的影响。当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时,其股权的变更可能会对案件的执行产生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中的投资权益或股权,依法采取冻结措施。如果在执行阶段,法院已经对相关股权进行了冻结,那么在冻结期间是无法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因为股权被冻结意味着其处分权受到了限制,目的是防止被执行人通过转让股权等方式逃避执行。


另外,即使股权没有被冻结,在公司有执行案件的情况下进行股东变更,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如果原股东在明知公司存在执行案件且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恶意转让股权以逃避责任,那么债权人可能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主张该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债权人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原股东在其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公司有执行案件时,理论上是可以进行股东变更的,但需要遵循《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同时,要关注法院是否对股权采取了冻结措施,并且要避免因恶意转让股权而带来的法律风险。在进行股东变更时,建议相关方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变更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