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是否能申请仲裁?

我是一家公司的小股东,发现公司高管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我想起诉维权,但不知道股东代表诉讼能不能申请仲裁。我不太清楚仲裁和诉讼在这种情况下的适用规则,也不确定仲裁是否能解决股东代表诉讼的问题,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张凯执业律师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制度。而仲裁则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从概念上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股东代表诉讼能否申请仲裁呢?这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这意味着仲裁的启动必须基于双方的自愿和有效的仲裁协议。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如果公司与争议相对方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并且该仲裁协议涵盖了股东代表诉讼所涉及的争议事项,那么理论上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例如,公司与合作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而股东代表诉讼所针对的损害公司利益行为正是基于该合同产生的,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适用仲裁。


然而,在实际的股东代表诉讼场景中,很多时候并不存在这样的仲裁协议。因为股东代表诉讼往往是在公司内部治理出现问题,公司怠于行使权利的情况下产生的,公司与侵权方可能并没有就相关争议事先达成仲裁协议。而且,股东代表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利益以自己名义提起的诉讼,股东并非仲裁协议的直接签订主体,其是否能依据公司与他人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存在一定的法律争议。


另外,股东代表诉讼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原告资格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有序运行,与仲裁的程序和规则有很大不同。如果强行将股东代表诉讼纳入仲裁程序,可能会破坏原有的法律秩序和制度设计。


综上所述,股东代表诉讼在有有效仲裁协议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缺乏仲裁协议等原因,往往不适用仲裁,而是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股东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当仔细审查是否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