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有哪些情形?

在日常消费时,感觉有时候商家的做法好像没让我清楚知道商品或服务的情况,但又不确定是不是侵犯了我的知情权。想了解下,到底哪些情形属于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心里有数,也知道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
杰律特约律师执业律师

消费者知情权,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利知道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这一权利是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重要基础,保障了消费者能够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情形有多种。在商品方面,隐瞒商品的真实信息是常见的情况。比如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瑕疵、质量问题,像一些电子产品存在性能缺陷但不告知消费者;或者对商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进行隐瞒或篡改,把临近过期的食品当作新鲜食品售卖。


夸大宣传也是一种侵犯行为。商家过度吹嘘商品的功效,比如声称某种普通护肤品具有神奇的美白、抗皱效果,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关科学依据。再如,在房地产销售中,夸大房屋的使用面积、配套设施等情况。


在服务方面,不明确告知服务的内容和费用是常见问题。例如,一些美容美发店在服务前不说明具体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等服务结束后却收取高额费用;或者旅游公司在行程安排中,不明确告知游客一些额外的自费项目。


此外,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也侵犯了知情权。比如通过虚假广告、虚假数据等手段,让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认识。一些商家虚构商品的获奖情况、销量数据等,吸引消费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