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可以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该罪可能追究的刑事责任。
首先,让我们明确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的定义。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就是故意隐藏、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通常是指销毁的会计凭证涉及金额巨大、对公司或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多次实施销毁行为等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对于个人犯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的,如果情节严重,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同时,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也就是说,法院会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决定是在判处徒刑或拘役的同时并处罚金,还是只单独判处罚金。
而对于单位犯此罪的情况,处罚方式有所不同。单位会被判处罚金,这是对单位整体的经济惩罚。同时,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要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来处罚,即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的认定和量刑,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程度,是主动积极地实施销毁行为,还是在他人胁迫下不得已为之;销毁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和影响,包括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破坏、对股东利益的损害、对国家税收征管的干扰等;犯罪人是否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结果。
总之,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刑事责任,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依法保存会计凭证等重要财务资料。如果不小心涉及到相关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争取合法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