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的定义是什么样的?

我最近想买房,听人提到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但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我就想知道这两种房子的定义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了解清楚了我买房心里才有底。
张凯执业律师

在房地产领域,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是两个常见的概念,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法律属性。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这两种房屋的定义,并引用相关法律条文作为依据。


首先,大产权房通常是指由国家颁发产权证书的房屋。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类房屋的建设是经过合法审批的,其土地性质一般为国有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在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经过合法的登记手续后,购房者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产权。大产权房的业主拥有对房屋的完全产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业主可以自由地将房屋进行买卖、抵押、出租等交易,其权益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例如,我们常见的商品住宅,大多属于大产权房。


其次,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也被称为“乡产权房”。小产权房的建设一般没有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审批程序,缺乏合法的建设手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因此,小产权房的交易存在诸多法律风险。购买小产权房的业主虽然可以居住使用房屋,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不能办理合法的产权过户手续,也无法进行合法的抵押和转让等交易。而且,一旦遇到国家征收土地等情况,小产权房的业主可能无法获得与大产权房业主同等的补偿。


综上所述,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在定义、法律属性和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购房者在进行房屋买卖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房屋的产权性质,谨慎做出决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