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有哪些区别?
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是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侮辱、诽谤罪是一种刑事犯罪,它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通常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比如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诽谤的内容被广泛传播,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例如,甲故意编造乙贪污受贿的虚假事实,并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导致乙身败名裂,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最终乙精神崩溃,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而侵犯名誉权则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对行为的严重程度要求相对较低,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受害人就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比如,丙在朋友圈里说了丁几句坏话,虽然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但也给丁的名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
其次是法律适用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侮辱、诽谤罪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旦罪名成立,犯罪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会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等刑罚。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侵犯名誉权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人一般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 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最后是处理方式不同。侮辱、诽谤罪属于刑事自诉案件,一般需要被害人自己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也就是说,是否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要取决于被害人的意愿。而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在行为严重程度、法律适用和处理方式上都存在明显区别。当遇到名誉受损的情况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判断行为的性质,以便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