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的劳务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

我自己经营一家个体工商户,最近在用人方面有点困惑。不知道和员工建立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也不了解这两者之间有啥区别。想知道这两种关系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各自有啥特点和影响,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在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中,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两种不同的用人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的报酬的社会关系。简单来讲,劳动关系就像是员工成为了个体工商户这个“家庭”的一员,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劳务关系则更像是请一个“临时工”来帮忙,完成特定的工作。


在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个体工商户(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个体工商户雇佣长期的员工,这就是典型的劳动关系;如果个体工商户找了一个人来做几天临时性的搬运工作,这就是劳务关系。


从主体地位来看,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个体工商户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而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无须成为个体工商户的成员即可为其提供劳务。就好比在劳动关系中,员工要遵守店里的上下班时间、工作流程等规定;而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者只需要按照约定完成工作就行,不用受这些额外的约束。


在劳动报酬的支付方面,劳动关系中,个体工商户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应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并且必须遵守当地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工资支付通常是按月定期支付。而劳务关系中,劳务报酬的支付完全由双方协商确定,支付方式也比较灵活,可以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按阶段支付。比如,劳动关系中的员工每月会按时收到固定的工资;而劳务关系中,可能完成工作后一次性拿到报酬。


从法律适用上来说,劳动关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范调整。这些法律对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而劳务关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来调整,更侧重于双方的约定和意思自治。当发生纠纷时,劳动关系纠纷一般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而劳务关系纠纷则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综上所述,个体工商户在用人时,一定要明确区分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根据自身的经营需求和法律规定,合理选择用人模式,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