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是否要按照实缴比例?

我是一家公司的股东,当时入股的时候和其他股东约定了认缴金额,但实际缴纳的资金比例和认缴比例不一样。现在公司盈利准备分红,我不太清楚是按照实缴比例来分,还是有其他的分配方式,想了解下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张凯执业律师

在公司运营中,分红是否按照实缴比例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涉及到股东的切身利益,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实缴比例的概念。实缴比例是指股东实际向公司缴纳的出资额占公司全部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与之相对的是认缴比例,即股东在公司章程中承诺向公司缴纳的出资额占公司全部认缴出资总额的比例。例如,一家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股东A认缴50万元,实际缴纳了30万元;股东B认缴30万元,实际缴纳了20万元;股东C认缴20万元,实际缴纳了10万元。那么股东A的实缴比例就是30÷(30 + 20 + 10)×100% =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分红是按照股东的实缴比例进行分配的。这是因为实缴出资是股东对公司实际投入的资金,反映了股东对公司的实际贡献。按照实缴比例分红,体现了公平原则,能够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不过,法律也赋予了股东一定的自主性。如果全体股东一致约定不按照实缴比例分取红利,那么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进行分红。这种约定可以是按照认缴比例分红,也可以是按照其他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分红。例如,股东之间可以根据各自在公司经营中所付出的劳动、技术、资源等因素,综合确定一个分红比例。这种约定需要以书面形式记录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协议中,以确保其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章程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分红方式,那么股东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对公司和股东都具有约束力。如果股东之间对分红方式产生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综上所述,分红通常是按照实缴比例进行的,但全体股东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改变分红比例。股东在参与公司投资和经营时,应当仔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协议中明确分红方式,以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