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假释适用禁止令吗?
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如果罪犯获得了假释,会不会适用禁止令呢?我身边有人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假释出来后,好像被限制了一些行为,不知道这是不是禁止令,所以我很想弄清楚假释和禁止令之间的关系。
张
✓张凯执业律师
假释和禁止令是我国刑罚执行和裁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再探讨我国假释是否适用禁止令。
首先,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对假释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而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宣判管制、宣告缓刑的同时,判令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命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和第七十二条第二款,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假释并不适用禁止令。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明确限定为被判处管制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并没有涵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法律没有赋予司法机关在犯罪分子假释时可以同时宣告禁止令的权力。所以 ,在假释制度中,不存在禁止令的适用情况。
虽然假释不适用禁止令,但假释也有其自身严格的考验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被撤销假释,重新收监执行剩余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