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陷害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行为。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了解它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
主观构成要件,简单来说,就是犯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也就是说,犯罪人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被错误地卷入刑事诉讼,还特意去做这件事。这里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在诬告陷害罪中通常主要是直接故意。比如,张三因为嫉妒李四,故意编造李四盗窃的虚假事实并向公安机关告发,目的就是让李四受到刑事处罚,张三的这种主观心态就符合诬告陷害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客观构成要件,指的是犯罪人具体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诬告陷害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首先,必须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捏造就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而且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如果只是一般的违法事实,不构成此罪。例如,王五编造赵六贪污公款50万的虚假事实,而实际上赵六根本没有这回事,这就是捏造犯罪事实。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告发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最后,告发行为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如果告发的内容明显荒谬,根本不可能引起司法机关的重视,就不构成诬告陷害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总之,要认定一个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主观上要有故意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要有捏造犯罪事实并告发的行为,并且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构成要件,才能依据法律进行相应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