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判刑是怎样规定的?

我家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却不管不顾,把老人扔在家里。我想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是构成遗弃罪,要是构成的话,法律会怎么判刑呢?我希望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维护老人权益。
杰律特约律师执业律师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那些本应该照顾、抚养特定亲人的人,却不管他们的死活,而且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就可能构成遗弃罪。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提到的“情节恶劣”,在司法实践中有具体的认定标准。


比如,由于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会被认定为“情节恶劣”,从而构成遗弃罪。


在量刑方面,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可能会判处拘役或者管制。拘役一般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则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而如果犯罪情节比较严重,就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最高可判五年。


所以,遗弃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更是触犯了法律。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养,还是其他负有特定扶养义务的情况,都必须依法履行责任,否则就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