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宣判后多久执行?

我有个民事诉讼案件刚宣判完,我是胜诉方,我想知道判决书下来后多久能执行,对方要是一直拖着不履行判决怎么办,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时间规定和后续的处理办法。
张凯执业律师

在民事诉讼中,宣判后多久执行是很多当事人关心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当法院作出判决后,并不会立即进入执行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有一定的上诉期。对于民事判决,上诉期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对于民事裁定,上诉期为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如果在这个上诉期内,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那么判决就会生效。这就好比一场比赛,裁判宣布了结果,但还有一段时间允许选手提出异议,只有过了这个异议期,结果才真正确定下来。


判决生效后,如果义务人主动履行了判决内容,那么就不存在执行的问题。但要是义务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权利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里的义务人就是需要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的一方,比如需要赔钱的一方;权利人则是有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的一方,比如应该拿到赔偿款的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个二年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院在收到强制执行申请后,一般会在六个月内执行完毕。如果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宣判后执行的时间要先经过上诉期让判决生效,然后看义务人是否主动履行,若不履行,权利人在二年内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一般会在六个月内执行完毕。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