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开庭后判决书多久下达?

我最近打了一场民事诉讼官司,已经开庭了,现在心里特别着急,就想知道一般开庭之后,判决书得多久才能下来啊?我需要根据这个时间安排后续的事情,所以很想弄清楚这个时间问题。
张凯执业律师

在民事诉讼中,开庭后判决书多久下达是很多当事人关心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审理程序,而不同的程序在法律上有不同的审限规定。


首先是简易程序。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这里要注意,简易程序的审限是从立案之日开始计算的,而不是从开庭之日起算,但通常开庭后距离判决下达时间也不会太久,一般在审限内会尽快作出判决。


其次是普通程序。普通程序适用于除简单民事案件之外的其他民事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普通程序案件涉及的情况相对复杂,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取证、质证等工作,所以审限相对较长。同样,这个审限也是从立案开始计算,开庭后通常也会在剩余的审限内尽快下达判决书。


另外,对于一些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时间规定是法律规定的审限,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最长时间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案件会在审限内提前审结并下达判决书。同时,如果案件存在公告送达、鉴定等情况,这些时间是不计算在审限内的,这可能会导致判决书下达的时间有所延长。所以,当事人可以与承办法官或书记员保持沟通,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以便对判决书下达时间有一个大致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