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消费达到多少钱可以立案?

我在商场购物时,感觉被商家诱导消费了。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诱导消费涉及金额达到多少时,警方或者相关部门会立案处理呢?我不清楚具体的标准,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诱导消费多少钱可以立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诱导消费。诱导消费通常是指经营者通过虚假宣传、隐瞒重要信息等手段,引导消费者做出非本意的消费决策。


从民事法律角度来看,诱导消费往往涉及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里并没有明确的金额标准来界定是否立案,只要消费者能够证明自己是在被欺诈的情况下进行了消费,就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撤销消费合同、返还价款等。也就是说,无论诱导消费的金额是多少,消费者都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而从刑事法律角度来说,诱导消费可能会涉及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不过,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这个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也就是说,当诱导消费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且涉及金额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时,公安机关会予以刑事立案。


另外,如果诱导消费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意味着,即使诱导消费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消费者也可以依据消法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在民事层面,诱导消费立案没有金额限制;在刑事层面,当构成诈骗罪且达到当地“数额较大”标准时会立案;同时,消费者还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