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加班费怎么计算?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经常需要加班,但不太清楚服务行业加班费该怎么算。每次加班后工资也没明显变化,我想知道有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让我心里有个底,也看看自己的权益有没有得到保障。
张凯执业律师

在了解服务行业加班费如何计算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加班,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原本正常工作时间之外,额外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加班费,就是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加班而支付给劳动者的额外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加班分为三种情形,每种情形的加班费计算方式都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形是平时加班,也就是在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加班费。例如,一名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每小时工资是20元,他在正常工作日加班了2个小时,那么他这2个小时的加班费就是20×150%×2 = 60元。


第二种情形是休息日加班。休息日一般指周六和周日,如果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而用人单位又不能安排补休的,那么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费。假设上述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了一天(按8小时计算),他当天的加班费就是20×200%×8 = 320元。


第三种情形是法定休假日加班。法定休假日是国家规定的全民放假的节日,如春节、国庆节等。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费。还是以上述劳动者为例,如果他在法定休假日加班了一天(8小时),他当天的加班费就是20×300%×8 = 480元。


对于服务行业来说,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可能存在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特殊工时制度。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点或工作职责的限制,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劳动者所采用的,劳动者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一般情况下不执行上述加班费的规定。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或者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需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作业,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费;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费。


需要注意的是,要准确计算加班费,还需要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基数。工资基数一般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那么一般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来确定。同时,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加班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以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与用人单位就加班费问题发生争议,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