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日保底营业额是怎么算出来的?
饭店日保底营业额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对饭店运营成本、预期利润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计算方法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日保底营业额,简单来说,就是饭店在一天内至少要达到的营业金额。这一数值对于饭店的经营决策、与供应商的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日保底营业额时,第一步要考虑的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随饭店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比如房租、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以房租为例,假设饭店每月房租为 15000 元,那么平均到每天就是 500 元(15000÷30);员工工资方面,如果每月员工工资总额为 30000 元,平均每天就是 1000 元(30000÷30)。这些固定成本是必须要通过营业额来覆盖的。
其次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饭店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例如食材采购成本、水电费等。一般来说,食材采购成本会随着顾客点餐量的增加而增加。假设饭店每销售一份菜品的食材成本为 20 元,预计一天销售 100 份菜品,那么食材成本就是 2000 元。水电费也会根据饭店的营业时长和设备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假设每天水电费平均为 300 元。
除了成本,饭店还需要考虑预期利润。预期利润是饭店经营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得的收益。这一数值可以根据饭店的经营目标和市场情况来确定。假设饭店希望每 天获得 1000 元的利润。
综合以上各项成本和预期利润,就可以计算出日保底营业额。计算公式为:日保底营业额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 预期利润。以上述例子为例,日保底营业额 = 500(房租) + 1000(员工工资) + 2000(食材成本) + 300(水电费) + 1000(预期利润) = 4800 元。
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饭店日保底营业额计算的法律法规,但在饭店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日保底营业额的计算结果会作为合同的重要条款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合同中明确日保底营业额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数值,对于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将作为解决争议的重要依据。
此外,饭店在计算日保底营业额时,还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等都会对饭店的营业额产生影响。如果所在地区同类型饭店较多,竞争激烈,那么在计算日保底营业额时就需要更加谨慎,合理调整预期利润和成本结构。
总之,饭店日保底营业额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要确保覆盖成本、实现预期利润,又要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同时,在与供应商等合作方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相关条款,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