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责任划分不清去法院要怎么处理?

我遇到了一起事故,现在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交警那边也没办法给出清晰的结果。我打算去法院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想了解去法院后整个处理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
张凯执业律师

当事故责任划分不清而选择去法院处理时,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起诉阶段。当事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起诉状中应明确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性别、住址等,还要清晰阐述诉讼请求,也就是希望法院如何判决,比如要求对方承担多少赔偿责任等,并且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即事故发生的经过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接着是立案受理。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对其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条件,会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这里的法律依据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


之后进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法院会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同时,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也需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在证据方面,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事故责任划分不清的案件中,证据尤为重要。当事人可以提供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交警的调查材料等。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可以直观反映事故发生后的状况,证人证言能从不同角度还原事故经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然后就是开庭审理阶段。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开庭,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在法庭调查中,双方当事人可以陈述案件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质证。质证就是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和说明。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争议焦点展开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法律依据。


最后是判决阶段。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庭查明的事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总之,事故责任划分不清去法院处理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并且要积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