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范围?

我和别人签了份合同,结果对方疑似诈骗。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合同诈骗罪里的合同范围是怎么认定的,是所有合同都算,还是有特定类型呢?我这份合同会不会在这个范围内,我很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
杰律特约律师执业律师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要准确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范围,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合同的形式和性质来看,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一般应是书面合同。这是因为书面合同更能体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便于在司法实践中进行查证和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不过,在合同诈骗罪中,虽然法律没有完全排除口头合同,但由于口头合同在证明力上相对较弱,认定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一般更强调书面合同。


其次,合同必须是体现市场经济秩序的合同。合同诈骗罪保护的客体是市场交易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那些不涉及市场交易活动的合同,通常不在合同诈骗罪的合同范围内。比如,一些纯粹的身份关系协议,像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这类协议主要是基于人身关系而产生,不直接涉及市场经济活动,所以不属于合同诈骗罪所指的合同。


再者,合同应当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所利用的合同。也就是说,诈骗行为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直接的关联。如果行为人虽然使用了合同的形式,但诈骗行为与合同的履行并无实质联系,那么也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例如,行为人只是利用合同的表象,骗取对方信任后直接占有财物,而没有真正履行合同的意图和行为,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但核心是要考察诈骗行为与合同履行之间的关联性。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合同范围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合同的形式、性质以及与诈骗行为的关联性等因素。不能仅仅依据合同的名称或者某一个方面来判断,而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整个案件事实,以准确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市场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