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金额如何认定?
我遭遇了一起诈骗事件,但是不太清楚诈骗金额是怎么算的。比如骗子骗我转账了一笔钱,中间还有些以其他名义让我花出去的费用,这些都算诈骗金额吗?想了解下法律上对于诈骗案金额认定的标准和方法。
杰
✓杰律特约律师执业律师
在我国法律中,诈骗案金额的认定是一个重要且严谨的过程,它关系到对犯罪行为的定性和量刑。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关于诈骗金额的认定,主要依据实际骗取到的财物价值。这里的财物不仅包括现金,还涵盖了可以用货币衡量价值的物品、财产性利益等。比如,犯罪嫌疑人通过诈骗手段让被害人交付了现金,或者骗被害人用信用卡消费购买了商品,这些都应计入诈骗金额。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金额的认定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存在多次诈骗行为,一般会将每次诈骗的金额累计计算。但如果其中有已经被处理过的金额,则不会重复计算。另外,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诈骗过程中,将部分财物返还给了被害人,返还的这部分金额通常会从总的诈骗金额中扣除。
对于诈骗金额的认定,还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些证据可以包括被害人的陈述、转账记录、购物凭证、证人证言等。司法机关会根据这些证据,综合判断诈骗行为所涉及的具体金额。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同的金额区间,对应的量刑标准也 不同。例如,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之,诈骗案金额的认定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并依据法律规定和证据进行判断的过程。它对于准确打击犯罪、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