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撞人后如何确定肇事逃逸?
我在路上被车撞了,撞我的车主当时直接开车跑了。我想知道在这种撞人事件里,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认定对方是肇事逃逸呢?我该收集哪些证据来证明他逃逸了?
杰
✓杰律特约律师执业律师
在交通事故中,确定对方撞人后是否构成肇事逃逸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肇事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认定肇事逃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前提是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是基础条件。比如,车辆之间发生碰撞、车辆撞到行人等情况。其次,行为人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清楚知道事故发生了,却不想承担责任而选择逃跑。例如,撞人后害怕赔偿或者受到刑事处罚而逃离现场。最后,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或者潜逃藏匿的行为。比如,撞人后直接开车离开现场,或者把车丢弃在现场后自己逃跑。
要确定对方是否肇事逃逸,需要收集相关证据。现场的监控录像可以直观地看到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对方是否离开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也很重要,他们可以描述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和对方的行为。此外,车辆的行驶轨迹、碰撞痕迹等也能作为证据。
如果遇到对方撞人后疑似肇事逃逸的情况,受害人应及时报警,由交警部门进行调查和认定。交警会根据现场勘查、证据收集等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是否构成肇事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