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应当怎么处理?

我签了一份合同,现在因为一些突发状况没办法按照合同约定正常履行了。我很担心会因此承担严重的责任,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想问问从法律角度看,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应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张凯执业律师

当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原因。在法律上,原因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比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举个例子,如果因为地震导致工厂受损,无法按时交付货物,这就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此时违约方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违约方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如果是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那么该方就构成违约。按照《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比如,商家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商品,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更换符合标准的商品,这就是继续履行;如果商家无法继续提供符合标准的商品,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退款,这就是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如果因为商家的违约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了其他损失,比如耽误了使用商品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商家还需要进行赔偿。


当遇到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时,双方当事人最好能及时沟通协商。如果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重新确定履行方式、期限等内容,签订补充协议,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在协商过程中,双方要秉持诚实信用的原则,尽量减少损失。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在处理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问题时,一定要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