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故意伤人会怎么判?

我家孩子是小学生,和同学起了冲突,一时冲动故意伤了人。我特别担心,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情况会怎么判,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后续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呢?
张凯执业律师

当涉及到小学生故意伤人的判决问题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通常在六至十二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未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小学生故意伤人通常不会被判处刑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虽然小学生可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监护人需要对被伤害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可能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此外,对于实施伤害行为的小学生,虽然不进行刑事处罚,但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后果。


在实际处理小学生故意伤人事件时,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对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既要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帮助实施伤害行为的小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