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般过错、过错推定和无过错侵权?

我在处理一些侵权纠纷时,不太清楚怎么区分一般过错、过错推定和无过错侵权。遇到侵权案件,不知道该依据哪种责任形式来主张权益,也不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情况和判断标准,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在侵权责任领域,准确判断一般过错、过错推定和无过错侵权是正确处理侵权纠纷的关键。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如何区分这三种侵权责任类型。


首先是一般过错侵权。它是最常见的侵权责任形式,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判断一般过错侵权,需要满足四个构成要件。一是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二是损害事实的存在,也就是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了损害。三是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是由该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的。四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张三故意殴打李四,导致李四受伤,张三的行为就构成一般过错侵权。


其次是过错推定侵权。过错推定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律直接推定行为人有过错,除非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它实际上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判断过错推定侵权,重点在于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多个条文中规定了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比如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伤行人,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需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最后是无过错侵权。无过错侵权是指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了他人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的适用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分担社会风险。判断无过错侵权,关键看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无过错责任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典型的无过错侵权,即使污染者没有过错,只要其污染行为造成了损害,就需要承担责任。


总之,判断一般过错、过错推定和无过错侵权,要依据不同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形。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侵权纠纷时,准确判断侵权责任类型,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