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否构成单位受贿罪?

我所在的单位最近收到一笔款项,有人怀疑这可能涉及单位受贿。我不太清楚单位受贿罪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想知道在法律上,要从哪些方面去判断一个单位的行为是否构成单位受贿罪呢?
张凯执业律师

判断一个单位是否构成单位受贿罪,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下面将从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以及客观方面这几个关键要素来详细分析。


首先是犯罪主体。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国有单位,具体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这意味着只有这些特定的国有性质的单位才可能成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例如,某地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如果实施了相关受贿行为,才有可能构成单位受贿罪。这里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确限定了单位受贿罪的主体范围。


其次是主观方面。单位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国有单位具有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故意心理。单位的这种故意是通过单位决策机构或者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出来的。比如,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接受他人财物并为其办事,这就体现了单位的直接故意。这种故意是判断单位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主观依据。


再者是客体。单位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单位正常管理活动和声誉。国有单位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其正常的管理活动和良好的声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当单位实施受贿行为时,就会破坏这种正常的管理秩序,损害单位的声誉。例如,国有公司因为受贿而在项目招标中违规操作,就会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最后是客观方面。这主要表现为国有单位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索取”是指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非法收受”是指被动接受他人给予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实施和实现三个阶段的行为,只要具有其中一个阶段的行为,就具备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而且,构成单位受贿罪还要求情节严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受贿数额较大,或者受贿行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等情况。比如,单位受贿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或者因为受贿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等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严重的判断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总之,判断一个单位是否构成单位受贿罪,需要全面、综合地考察上述各个方面的要素。只有当一个国有单位同时符合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的条件时,才能认定其构成单位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