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纵火被及时扑灭会怎么处罚?
我有个朋友一时冲动故意纵火了,但火很快就被扑灭,没造成太大损失。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在法律上会怎么处罚,是和造成严重后果的纵火处罚一样,还是会轻一些,具体的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
张
✓张凯执业律师
故意纵火被及时扑灭的处罚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来判定。首先,我们要了解故意纵火这种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义。故意纵火在刑法里对应的是放火罪,它指的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里关键在于危害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即使火被及时扑灭,没有造成实际的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但只要该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就可能构成放火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即便纵火行为被及时控制,没有出现严重后果,犯罪嫌疑人依然要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然而,如果该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会按照犯罪来处理,但仍可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该法第三十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纵火被及时扑灭的情况,法院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量刑。比如纵火的动机,是恶意报复、泄愤,还是其他原因;纵火的地点,如果是在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物品附近等,危险性就更高;以及行为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处罚结果。
综上所述,故意纵火被及时扑灭并不意味着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具体的处罚要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对公共安全的威胁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