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交税产生的滞纳金该如何入账?

我公司之前交税时多交了,还产生了滞纳金。现在不知道在财务上该怎么处理这个滞纳金的入账问题,是计入成本还是费用,具体该怎么做分录,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正确的入账方法。
张凯执业律师

多交税产生的滞纳金入账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下面将详细介绍多交税滞纳金入账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滞纳金的概念。滞纳金是指税务机关对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款项。它是税务机关对逾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在入账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制度,税收滞纳金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这是因为滞纳金不属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支出,而是由于企业违反税收法规而产生的额外支出。具体的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税收滞纳金;贷:银行存款。


例如,某企业在2025年5月发现2024年10月有一笔税款未按时缴纳,产生了滞纳金1000元。企业在缴纳滞纳金后,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借记“营业外支出——税收滞纳金”1000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税收滞纳金不得在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收滞纳金支出不得扣除。这意味着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将税收滞纳金从费用中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从而缴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


多交税产生的滞纳金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并且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按时足额缴纳税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