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除房产共有人?

我和朋友共同买了套房子,现在因为一些原因,我想把他从房产共有人里去除,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是要签协议,还是走法律程序呢?具体的流程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完全不清楚,希望有人能详细解答一下。
张凯执业律师

在法律层面,解除房产共有人是一个涉及到产权变更的重要事项,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房产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就是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房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共同共有则是共有人对房产共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通常存在于夫妻、家庭成员等关系中。


如果要解除房产共有人,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协议约定,另一种是通过法律诉讼。


当通过协议约定解除房产共有人时,共有人之间需要达成一致意见,签订相关的协议。例如,共有人甲和乙协商一致,甲愿意放弃自己的共有份额给乙,双方签订一份书面的协议,明确约定解除甲的共有人身份以及相关的补偿等事宜。之后,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规定,双方需要共同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在申请时,要提交申请书、身份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解除共有关系的协议等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经过审核,认为符合规定的,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将房产的共有人进行变更。


如果共有人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比如,共有人之间因为利益分配等问题产生纠纷,无法协商一致解除共有关系,其中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若判决解除共有关系,当事人可以凭借生效的法律文书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应该解除共有关系。一旦判决生效,当事人就可以拿着判决书等材料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可能在具体的要求和流程上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在办理解除房产共有人的手续之前,最好先咨询当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了解详细的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以确保顺利完成产权变更。同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