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是否可以仲裁?
我家里最近因为老人遗产分配产生了纠纷,有人提议去仲裁解决,但我不太确定继承纠纷能不能通过仲裁处理。我想了解一下,从法律角度看,继承纠纷到底可不可以仲裁呢?有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张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继承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仲裁。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判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它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商业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而对于继承纠纷,答案是不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这是由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所决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的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继承纠纷往往涉及到人身关系和身份权益。继承是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如父母子女关系、配偶关系等,这些身份关系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与一般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不同。仲裁主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继承纠纷不仅仅是财产的分配问题,还涉及到家庭伦理、亲情关系以及被继承人的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其特殊性。
如果遇到继承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一种方式是进行协商,相关继承人可以坐下来,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自行协商处理继承问题。这种方式成本低,还能维护家庭关系。
若协商不成,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对继承纠纷进行审理和判决。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全面审查证据,听取各方意见,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