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的证据是否有效?
在处理一个纠纷时,发现对方提供的证据有涂改的痕迹,心里犯嘀咕,不知道这样涂改过的证据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会不会被法院认可,要是有效,那对我这方太不利了,所以想弄清楚涂改的证据在法律上的效力问题。
杰
✓杰律特约律 师执业律师
在法律领域中,证据是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其应当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涂改的证据是否有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经过涂改的证据其真实性会受到严重质疑。证据的真实性要求其内容是原始的、未经篡改的。如果证据被涂改,很可能破坏了其原始状态,无法准确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审判人员会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对于有涂改痕迹的证据,法官会谨慎审查。
如果是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对证据进行涂改,且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那么该证据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涂改行为有故意伪造、变造证据以误导审判的嫌疑。例如在合同纠纷中,一方私自涂改合同条款,对方又不认可,那么这份涂改后的合同就很难作为有效证据被采纳。
然而,如果涂改是经过双方当事人认可,并且有相关的补充协议或者说明来证实这种涂改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那么该证据依然可能具有效力。比如在借条中,双方协商一致对还款日期进行了涂改,同时在借条上注明了涂改原因和双方的签字确认,这种情况下该借条仍可作为有效的债权债务凭证。
总之,涂改的证据并不当然无效,但通常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其效力取 决于涂改的原因、是否经过双方认可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