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债子偿是否有法律依据?

我父亲生前欠了别人一笔钱,现在债主找到我让我还钱。我不太明白,父亲的债务难道一定要我来偿还吗?我自己也有生活压力,实在没能力帮他还。想问问从法律角度来看,父债子偿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张凯执业律师

“父债子偿”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但从法律层面来看,它并不是绝对成立的。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相关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那就是债权债务具有相对性。简单来说,谁借的钱就由谁来还,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是独立的,一个人的债务并不会直接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也就是说,父亲的债务,在法律上通常是由父亲自己承担偿还责任,子女并没有天然的偿还义务。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子女继承了父亲的遗产,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这意味着,当子女选择继承父亲的遗产时,就需要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偿还父亲的债务。例如,父亲留下了价值 50 万元的遗产,同时有 60 万元的债务,那么子女只需要在 50 万元的范围内偿还债务,对于超出的 10 万元,子女没有法定的偿还义务,当然,如果子女自愿偿还则另当别论。


另外,如果子女为父亲的债务提供了担保,那么在父亲无法偿还债务时,子女作为担保人就需要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担保责任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是指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则是指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父债子偿”的情况,我们要依据法律规定来处理。债权人不能仅仅因为“父债子偿”的观念就要求子女偿还债务,子女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双方在债务问题上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来解决。总之,“父债子偿”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