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遗产是否有时间期限?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遗产,我想了解一下继承这些遗产有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是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继承手续,还是随时都可以呢?我不太懂这方面的法律,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在我国,继承遗产是否有时间期限,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从接受继承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这意味着,只要继承人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就默认接受继承,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受继承本身没有时间限制。比如,被继承人去世后,其子女没有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那么就自动成为遗产的继承人,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丧失继承权。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继承会涉及到时间期限问题。例如,受遗赠人接受遗赠是有时间限制的。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假如一位老人在遗嘱中写明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遗赠给朋友,这位朋友在知道自己受遗赠后的六十天内必须明确表示接受,否则就会失去受遗赠的权利。


另外,从诉讼时效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继承纠纷中,如果继承人之间因为遗产分割等问题产生争议,需要通过诉讼解决,那么就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比如,继承人发现自己的继承权被其他继承人侵犯,知道后三年内要向法院起诉,如果超过三年才起诉,对方可能会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虽然法院依然会受理案件,但原告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综上所述,继承遗产在接受继承方面通常无时间限制,但受遗赠有时间要求,且涉及继承纠纷诉讼有时效规定。大家在遇到继承相关问题时,要及时了解法律规定,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