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加班费的流程具体是什么?
在工作中,加班费是劳动者应得的报酬。当用人单位未支付加班费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劳动仲裁加班费的具体流程。
首先是确认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是有一定范围和条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加班费就属于劳动报酬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当你和用人单位就加班费问题产生争议时,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
接下来是准备仲裁申请材料。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此外,还需要准备证明劳动关系和加班事实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加班通知、工资条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你证明你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以及你存在加班的事实。
然后是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当事人双方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 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受理,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会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之后就是开庭审理。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开庭时,先由申请人陈述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再由被申请人进行答辩,然后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最后是作出裁决。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裁决。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作出裁决后,会制作仲裁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总之,通过劳动仲裁追讨加班费需要按照法定的流程进行,并且要准备充分的证据,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