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问题具体有哪些?
土地纠纷指的是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土地纠纷类型:
土地权属纠纷,也就是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简单来说,就是这块地到底归谁所有、谁有使用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例如两个村集体之间对于一片荒地的所有权存在争议,或者村民甲和村民乙对于一块宅基地的使用权有分歧,就属于这类纠纷。
土地征收纠纷,是在国家征收土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土地征收时,会涉及到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如果被征收方认为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方案不合理等,就容易引发纠纷。比如政府征收某村土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村民觉得补偿款太少,无法维持以后的生活,这就产生了土地征收纠纷。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发生在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涉及到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五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例如发包方随意变更承包合同内容,或者承包方不按照合同约定使用土地等情况,都会引发此类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