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代表被告还是原告呢?

我最近涉及一个法律纠纷,不知道该请律师代表自己作为原告一方,还是对方作为被告一方会更合适。我想了解律师在实际的法律事务中,是常规代表被告,还是代表原告,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张凯执业律师

在法律事务中,律师既可以代表被告,也可以代表原告,这主要取决于委托方的身份。


首先来理解一下原告和被告的概念。原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简单来说,就是主动到法院去告状,要求法院给自己“主持公道”的人。而被告则是被原告起诉到法院,需要应对原告的诉讼请求的一方当事人。也就是被别人告了,需要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的人。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律师的职责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意味着,无论当事人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有法律诉求,律师都可以接受委托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当律师代表原告时,主要的工作是协助原告收集证据、撰写起诉状、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比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如果原告认为被告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律师就要帮助原告找出合同条款、相关的履行证据等,证明被告的违约行为,并向法院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律师要站在原告的立场上,充分阐述原告的诉求和理由,争取让法院支持原告的主张。


而当律师代表被告时,其工作重点在于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答辩。律师会仔细审查原告提供的证据,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例如,在上述合同纠纷中,被告律师可能会指出原告自己也存在履行不当的地方,或者合同条款存在歧义等。同时,被告律师也会收集对被告有利的证据,为被告进行辩护,尽可能减轻被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实际的法律事务中,律师选择代表原告还是被告,并不存在固定的倾向。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委托和律师对案件的评估。有些律师可能擅长处理原告方的案件,他们更善于发起进攻性的诉讼策略;而有些律师则在为被告辩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巧妙地化解原告的攻势。总之,律师的角色是根据当事人的需求来确定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