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纠纷有哪些法律救济措施?

我最近买了套二手房,付了钱后发现房子存在产权问题,卖家也不配合解决。我想知道遇到这种二手房交易纠纷,有哪些法律救济措施可以维护我的权益,能让卖家给我个合理的说法并解决问题。
张凯执业律师

在二手房交易中,当出现纠纷时,有多种法律救济措施可供选择。


首先是协商解决。协商是指纠纷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和合同规定,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它的优点在于简单、高效、成本低,能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根据《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可以自愿就纠纷问题进行协商。比如,买家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可与卖家协商维修费用的承担或者降价处理等事宜。


若协商不成,可以选择调解。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纠纷双方通过第三方的说服、劝导,达成和解协议。调解可以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进行。这些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较为公正地进行调解。《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调解,能在相对平和的氛围中解决问题,也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例如,因房屋交付时间产生纠纷,经调解机构调解,双方可以重新确定合理的交付时间。


仲裁也是一种有效的救济途径。仲裁是指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快捷性等特点。《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需要注意的是,仲裁必须有仲裁协议,且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具有强制执行力。比如,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当出现价格争议时,可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


最后是诉讼。诉讼是指纠纷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诉讼是最具权威性和强制力的解决方式。《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在二手房交易纠纷中,涉及房屋产权纠纷、合同履行纠纷等都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例如,卖家隐瞒房屋抵押情况,买家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房款并赔偿损失。总之,当遇到二手房交易纠纷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救济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