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会怎样追究责任?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听说有人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被查了。我想了解下,如果构成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法律会怎么追究责任呢?是罚款、判刑,还是有其他的处罚方式?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
张
✓张凯执业律师
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下面为您详细解释构成此罪后如何追究责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故意销毁会计凭证,就是指故意将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予以毁灭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明确规定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那么,什么样的情形属于“情节严重”呢?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况通常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一是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凭证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是依法应当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有关主管部门等提供而隐匿、故意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凭证的;三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构成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量刑。情节较轻的,可能会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则会面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单位要被判处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要按照个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来承担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不仅要惩罚犯罪行为本身,还要让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应有的制裁,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总之,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妥善保存会计凭证等重要财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