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打绩效仲裁需要提交哪些证据?
在劳动仲裁中,若遇到公司恶意打绩效的情况,劳动者需要提交相关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可能需要的证据类型。
首先是劳动合同。它是确定你和公司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合同中一般会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重要信息。例如,合同中可能会明确绩效的计算方式和标准,这对于判断公司是否恶意打绩效至关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所以,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以及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证据。
其次是绩效管理制度。公司通常会有自己的绩效管理制度,该制度规定了绩效评估的流程、标准和方法等内容。你可以要求公司提供该制度,或者通过公司内部的公告、邮件等方式获取。若公司的绩效评定违反了其自身制定的制度,就可能构成恶意打绩效。比如,制度规定绩效评估要综合多个维度进行,但公司仅依据单一指标就给你打了低绩效,这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再者是绩效评估结果相关材料。包括绩效评估表、绩效面谈记录等。这些材料是公司对员工绩效评定的直接体现,上面会记录你的绩效得分、评定意见等信息。你可以查看这些材料是否存在与事实不符、评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同时,你还可以收集自己的工作成果、业绩数据等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公司给出的绩效结果不相符。例如,你完成了某个重要项目,有相关的项目报告、客户反馈等证明材料,但公司却 以各种理由给你低绩效,这些工作成果证据就能有力地支持你的主张。
另外,沟通记录也非常重要。比如你与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关于绩效问题的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这些记录可以反映你对绩效评定的异议以及公司的回应态度。如果在沟通中,公司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拒绝解决问题,这也能作为公司恶意打绩效的一个佐证。
最后,同事的证人证言也可作为证据。如果有同事了解你的工作情况和绩效评定过程,他们可以为你提供证人证言。但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相对较弱,需要结合其他证据一起使用。
总之,在恶意打绩效的仲裁中,你需要尽可能收集多方面的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以增加自己胜诉的可能性。同时,要注意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确保这些证据能够有效地支持你的仲裁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