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权利性质自建房是什么意思?
我拿到房产证后,看到权利性质写着自建房,不太明白这具体是什么意思。自建房和其他性质的房子有啥区别?这种性质在法律上有什么规定和影响呢?我想了解清楚这些情况。
张
✓张凯执业律师
房产证权利性质中的自建房,简单来说,就是指由房屋产权人自己组织并出资建造的房屋。一般情况下,自建房主要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由村民依据相关规定申请宅基地后自行建造的住宅;当然,在一些符合规划的城镇区域,也可能存在居民自行建设房屋的情况。
从法律层面来看,自建房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农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并且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村民建造住宅,需要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经过依法批准的农村自建房,村民拥有该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过,宅基地的所有权是归集体所有的,村民不能将宅基地单独进行买卖,但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自建房是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流转的。
而对于城镇自建房,要遵循《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城镇自建房必须要依法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一系列审批手续,只有在符合规划要求并取得合法手续后建设的房屋,才能够获得合法的产权。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就私自建设,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建筑,面临被拆除等法律后果。总之,房产证权利性质标注为自建房,体现了房屋建设的自主性和相关的法律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