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借款必须要签订书面协议吗?
在探讨当事人借款是否必须签订书面协议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来详细分析。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对于非自然人之间的借款,比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签订书面协议是法定要求。书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作为重要的证据,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例如,企业A向企业B借款,签订书面协议可以清晰规定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息计算方式、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避免日后因这些事项产生争议。
而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法律并不强制要求必须签订书面协议。这是考虑到自然人之间借款往往基于一定的信任关系,可能存在大量的小额、短期借款,口头约定更为常见和便捷。然而,不签订书面协议虽然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存在诸多风险。
从证据角度来看,口头约定往往难以举证。当双方就借款事项发生争议时,如果没有书面协议,出借人可能很难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借款金额、借款期限等关键内容。比如,甲借给乙一笔钱,没有签订书面协议,事后乙不承认借款事实或者对借款金额有异议,甲若无法提供其他有力证据,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从维护自身权益角度来说,书面协议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不确定性。在借款过程中,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产生分歧。书面协议可以提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约定,如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等,当出现违约情况时,出借人可以依据协议要求借款人承担相应责任。
综上所述,虽然自然人之间借款不强制要求签订书面协议,但为了保障自身权益,降低风险,建议在借款时尽量签订书面协议。书面协议应包含借款双方的基本信息、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期限、利息及还款方式等内容,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如果确实不方便签订书面协议,也应尽量保留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