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赡养父母吗?

我爸妈从小就对我不好,也没怎么管过我,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要求我赡养他们。我心里有点不情愿,想知道从法律上来说,我是不是必须要赡养父母呢?
张凯执业律师

在我国,赡养父母通常是子女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赡养的概念。赡养指的是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在生活上照料父母,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慰藉。简单来说,就是要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受到温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明确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确定了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也就是说,只要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而子女已经成年,那么子女就有义务为父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从法律的立法目的来看,赡养父母是基于社会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要求。父母生育并抚养子女长大,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当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理应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给予他们必要的照顾和帮助。这不仅是对父母个人权益的保护,也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家庭关系稳定的需要。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子女可能不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比如,子女还未成年,自身没有经济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自然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再比如,如果父母对子女实施了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虐待、遗弃子女等,情节恶劣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赡养义务。但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认定,并且即使如此,也不是完全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法院来判断和裁决。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因为赡养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可以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时,要充分考虑父母的实际需求和子女的经济状况,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父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父母的实际生活状况、子女的经济能力等,做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一般情况下,成年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这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赡养观念,积极履行赡养义务,让父母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