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有哪些风险?

我打算进行债权转让,但是不太清楚这中间会有什么风险。担心自己在转让过程中权益受损,也怕因为不了解相关风险而产生纠纷,所以想知道债权转让到底存在哪些风险,该怎么去防范这些风险。
张凯执业律师

债权转让,通俗来讲就是债权人把自己对债务人的债权,通过合法的方式转移给其他人的行为。不过,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风险。


首先是转让债权的效力风险。如果债权本身就存在瑕疵,比如债权的金额不确定、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等,那么受让人接收这样的债权后,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这意味着,如果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债务人就有权拒绝履行债务,受让人的债权就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是债务人的抗辩风险。在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对原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比如,原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同纠纷,债务人有合理的理由拒绝履行部分或全部债务,那么在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同样可以向受让人提出这些抗辩。《民法典》明确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再者是债权二重让与的风险。就是债权人可能将同一债权重复转让给不同的受让人。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受让人之间就会产生权益冲突。一般来说,已经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优先于未通知的债权转让受法律保护。


最后是受让人的信用风险。对于原债权人来说,如果受让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或信用,可能无法按照约定支付债权转让的对价,导致原债权人的利益受损。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在进行债权转让时,各方都应该对债权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签订详细、明确的债权转让协议,并及时通知债务人。